邬建安 个展:是海,是沙丘

♛ Wu Jian’an: The huge sand dunes are the bed of the Sea, WU Jian’an

“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。”

记得和邬建安谈永生,大概是对生命和时间想象的理解,我们会谈很久,甚至忘了时间。究其根本,永生有着几个面向。一个是能量的转化,进而是形象的转化,如六道轮回之说,或民间故事中的幻化,精神时断时续。一个面向是不死,几百岁、上千岁的人、树、石头,都可能成为一种通晓过去一切,但有困于现实肉身的状态。一个面向是非物质性的,是一个念头,一个思想,或仅仅是一个愿望,在个人或人群中显现,并在不同的历史和现在的时刻中保持一致性。一个面向是来自外星的,古来和未来的结合体,永生是在时间之外的存在。

邬建安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我策划的展览,是2014年 “多重宇宙” ——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开馆展,2017年上海两个美术馆合并,名字也改为 “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”。2017年我们在 “不息” ——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遇到,展览相对完整的呈现了邬建安的几个创作高峰阶段,《白日梦的森林》、《九重天》、《五百笔》系列、《崖山》系列(与姚惠芬、姚惠琴合作),苏绣、牛皮、铜、水墨笔触,有些是材料在当代理念中的转化,有些是传统照进现实的瞬间。2018年邬建安和我在机场相遇,他赠书一本,并谈起 “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” 的《五百笔之屋》大作,很是兴奋。

邬建安起于民间美术之研究,其民间美术研究之方向,从皮影研究,到最近的 “苗” 文化的探索。皮影、皮影戏的研究有其地区化历史特征,相传汉武帝(公元前157-87年)的故事,之后随蒙元时代(公元13世纪)扩张,其形式(技术)传入现在的伊朗、土耳其、亚洲周边国家、俄罗斯、欧洲诸国。如此,中国民间美术的线索,是从上至下社会运作结构的投射,同时,也是前全球化时期,文化在各个地缘社群间传递的现实。文化在传递的过程中,会自主的改变其故事的叙述方式和将其本土化,如意大利歌剧《图兰朵》中公主的故事,源自12世纪波斯诗人内札米·甘哲维(Nizami Ganjavi)的《七个肖像》的故事中 “红色、火星、星期二”,其故事恰源自波斯国王和蒙古可汗之典故。如今日再观皮影,及其文化地缘化的变迁,也就更容易理解技术层面的光影关系之延续,叙事关系上的演化迭代。正如吕胜中在其文《有二说二》中提及的 “学问” 与 “艺术” 并不冲突之理念,民间传统和当代也非无法调和。

艺术家 Artist

策展人 Curator

空间设计 Spatial Design

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

主办方 Organizer

承办方 Co Organizer

展期 Period

  • 2021.09.16-2022.02.13